当前位置:

《株洲晚报》:搭乘互联网+,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茅太新村玩起了现实版“开心农场”

来源:株洲晚报 作者:李卉 编辑:宗倩 2020-04-30 16:02:01
—分享—

副标题:城里人通过“认购”村里菜地成为“地主” 可亲自耕种,也可网上下单浇水、施肥……

.jpg

▲蒋龙的新概念农场一角

株洲晚报讯  “以前都知道茅太新村挺穷的,没想到现在我们会来这里打工。”昨日,在石峰区举行的助推集体新经济座谈会上,80后马文斌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自己在茅太新村找到的新工作——作为一名“开心菜农”,他要指导并帮助“主人”打理菜园、按时收割新鲜的蔬菜,直播种菜过程、拍摄并制作小视频上传到小程序中。

其实,“互联网+体验式”农场只是茅太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。

“最乡土”遇上“最火热”,撞出了什么灵感?

“返乡创业总离不开个‘农’字,但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,在很多人看来,都与乡土、老旧挂钩。那么眼下什么在风口上、最为火爆?直播呗。”今年32岁的蒋龙是“开心菜农”们的老板,如何把“最乡土”与“最火热”结合起来,并从中闯出一条路子,他来来回回构思了大半年。

蒋龙是井龙街道茅太新村人,大学毕业之后在证券公司工作过,也自学过代码编程。去年,村里成立了合作社,蒋龙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。在苦思创业项目的过程中,一个普通直播给了他灵感——“网上一哥们直播自己去夜钓,只有头灯的一点光线,画面漆黑,很难看清些什么,却引来近十万人围观,或许大家要的就是这份体验感。”

结合早几年火爆一时的游戏“开心农场”,蒋龙决定从“码农”变身为“新时代农民”——做一个新概念农场,城里人通过“认购”(租赁)土地成为“主人”,可以逃离喧嚣、参与耕种,享受一把自给自足的田园之乐。同时,“主人”借助互联网能够随时观察蔬菜的长势与菜地周边的情况,并“下单”浇水或施肥,这些都会由农场的工作人员,也就是“开心菜农”们代为操作。每个月,“开心菜农”还会将最新鲜的蔬菜配送到“主人”家中。

项目刚上线就遇上疫情 老板也有对策

说干就干,一边完善程序、组建团队,一边建设农场。蒋龙租赁了15亩水田,引入灌溉装置改造成菜地,按8-18平方米分成小格,并在地头架设安装摄像头、竖立认养标牌,去年12月1日,项目线上线下同步启动。

“只种当季菜、只用农家肥。”“一块10平方米的菜地,一年出产量不少于300斤。”“可以亲自耕种,也可以互联网体验。”推广视频中,穿着橙色工作服的蒋龙卖力吆喝着。

好事多磨,这个项目上线不到两个月就遇上了疫情,不过,蒋龙也有对策,发出“春季招募令”,实行“老带新”“多人成团”等优惠活动,昨日,记者数了数农场菜地边的指示牌,已经有31块菜地有了“主人”。

“情况比预期要好。”目前,蒋龙已经在与村合作社接洽,要租赁更多的土地,引入捉泥鳅等体验互动式项目,继续做大农场。

已流转土地近200亩  十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

蒋龙的“互联网+体验式”农场只是茅太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。

“前年,我们村级集体经济只有5万元收益,还是依靠房租获得的。”村主任张章介绍,去年村里成立合作社,目前已流转闲置土地近200亩,到今年年底,预计收入可达30余万元。

流转的这些土地,除了蒋龙办起农场之外,依山而建的“农民公园”也正在火热的施工之中,预计7月底可以正式开放。此外,该村还利用荒废已久的知青宿舍,深入挖掘故事、收集怀旧物件、整理民间食谱,同时引入社会资本,合作建起了主题农家乐。

“我跟老公说,再也不准笑我是‘没工作的带崽婆’了。”座谈会上,村民言格乐滋滋地算起了经济账,家里闲置的两亩多土地流转给合作社,一年有近2000元收入,自己还在农家乐当服务员,每月有2800元工资,老板还承诺近期就会涨一点,一年多了三万多元收入,而且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,也不耽误照顾孩子,多好!

与言格一样,该村目前已有十多名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村民,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。

来源:株洲晚报

作者:李卉

编辑:宗倩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石峰新闻网首页